Neurology :在血栓切除术前使用替尼肽酶治疗大血管闭塞性中风后的功能结果、再通畅和出血率
时间:2021-10-15 12:02: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前对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的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IVT),一般采用阿替普酶,先注射10%,再输液一小时,并结合机械取栓(MT)。对LVO-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理由是及时实现再通,如果可能的话在MT之前(pre-MT)。这适用于直接在综合卒中中心(CSC)住院的患者,以及在转入CSC接受MT前在初级卒中中心(PSC)住院的患者("二次转院")。
虽然MT前的再通率可达20%,但阿替普酶往往能产生较低的再通率,特别是在直接入院的CSC患者中,IVT到穿刺的时间要短很多。
Tenecteplase(替尼肽酶)是阿替普酶的一个基因改造的、更具纤维蛋白特异性的变体,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可以单次给药。
最近,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前Tenecteplase与Alteplase的比较(EXTEND-IA TNK)试验表明,与Alteplase相比,0.25mg/kg(最大25mg)的Tenecteplase导致MT前再通的发生率更高,功能结果更好。
继这些结果之后,在卒中指南中加入了替尼特普酶,作为阿替普酶的替代物用于IVT的桥接治疗,一些卒中单位已经开始常规使用替尼特普酶。 然而,在桥接治疗中使用替尼特普酶的真实数据很少。
藉此,法国的Service de Neurologie et Urgences Neurovasculaires的Gaspard Gerschenfeld等人,评估因LVO-AIS入院的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安全结果以及MT前再通率,这些患者接受了0.25mg/kg替奈普酶的桥接治疗,无论是直接入院还是二次转入CSC。
他们回顾性地分析了在LVO-AIS的270分钟内用0.25mg/kg替尼肽酶治疗并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患者的临床和程序数据。主要结果是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在MT前(MT前)和MT后(最终)评估了再通畅性(修订的脑缺血治疗评分2b-3)。
他们共纳入了588名患者(中位年龄75岁[四分位数范围(IQR)61-84];315名女性[54%];中位NIH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IQR 10-20]),其中520名(88%)在IVT后进行了二次转移。
47%(n = 269/570;95%CI 43.0-51.4)的患者出现功能独立。120名患者(20.4%;95%CI 17.2-23.9)发生了MT前再通,各种治疗模式的比率相似(直接入院,n = 14/68 [20.6%];二次转院,n = 106/520 [20.4%];p > .99),尽管直接入院患者的IVT到穿刺的中位时间较短(38 [IQR 23-55] vs 86 [IQR 70-110] 分钟;p < .001)。
492名患者最终实现了血管再通(83.7%;95%CI 80.4-86.6)。2.5%的患者发生了无症状的脑内出血(n = 14/567; 95%CI 1.4-4.1)。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日常工作中,在二次转院或直接进入CSC的患者中,MT前使用替奈普酶是安全、有效的,并能实现快速再通,与已发表的结果一致。这些发现应鼓励其在桥接治疗中更广泛地使用。
原文出处:
Gerschenfeld G, Smadja D, Turc G,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 Recanalization, and Hemorrhage Rates After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 Treated With Tenecteplase Before Thrombectomy. Neurology.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1, 2021:10.1212/WNL.0000000000012915.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