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剂量参考
时间:2023-05-16 10:34: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处方剂量 术前由三级肿瘤科医师共同商议决定治疗方案后由主治医师勾画靶区并确定处方剂量。有研究报道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难治性甲状腺癌,剂量100~140 Gy,中位处方剂量120 Gy,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当肿瘤直径≤3cm,推荐根治性治疗,剂量120~140Gy。当肿瘤直径>3cm时,若为初始行粒子植入术:推荐剂量100~120Gy。若为经过外照射后复发病灶,推荐剂量80~100 Gy,建议外放疗后2~3个月行粒子植入,周围危及器官如皮肤、食管、气管、血管、神经等在耐受剂量以下。 推荐意见1: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甲状腺癌处方剂量应根据肿瘤大小,治疗目的、既往放疗史及间隔时间等决定,并满足周围危及器官受量在耐受剂量以下。(证据级别A,推荐强度1) 吸收剂量 国内外多项研究提出粒子植入术后即刻D90与临床疗效相关,但影响D90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靶区体积、缩小速度、粒子位置等,粒子植入术后的D90仅仅是基于靶区及粒子位置不变的假设计算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子植入术后靶区体积、粒子位置会有明显变化。因此肿瘤的实际吸收剂量与术后验证的D90会有较大差异,术后D90并非肿瘤的实际吸收剂量,因此难以用其精准预测疗效。故王娟等提出粒子植入术后动态剂量验证可能更好地评价疗效和并发症,尤其对于肿瘤≧5cm者,推荐术后半年每月复查CT,行动态剂量验证。有学者提出D1m、D1e、D1s三指标是根据粒子活度、粒子位置及肿瘤体积变化得出的,在粒子植入术后动态剂量验证过程中,可能比D90有更高的预测疗效的价值。 推荐意见2: 术后即刻D90并非肿瘤的实际吸收剂量,其受靶区体积、缩小速度、粒子位置等因素影响。粒子植入术后动态剂量验证可能更好地评价疗效和并发症,尤其对于肿瘤≥5cm者,建议术后每月行动态剂量验证。(证据级别A,推荐强度1) 粒子活度 结合国内外报道,2021年国内学者提出将粒子活度分为3级,低(0.3~0.4mCi)、中(0.5~0.6mCi)、高(0.7~0.8mCi)。研究报道不同活度碘-125粒子植入后,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的最高剂量点高于低活度组,且高剂量区持续时间长于低活度组。粒子植入活度与体积、危及器官距离、剂量、冷热点等息息相关,一般肿瘤<5cm适当降低粒子活度,当肿瘤直径≥5cm时,可将较高活度粒子分次植入靶区。虽然较高活度粒子可能造成靶区内剂量分布不均匀,但是较高活度粒子的应用可提高靶区单位体积的活度,进而提高剂量率,对治疗肿瘤≥5cm有一定优势,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肿瘤内剂量学“冷点”存在,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有一定优势。靶区与危及器官距离不同,粒子活度的选择也不同,如肿瘤距离食管、气管、血管、神经及皮肤<1cm,推荐活度0.3~0.6mCi;如肿瘤表面伴有溃疡,推荐活度0.3~0.4mCi。如肿瘤中心伴液化坏死,推荐粒子活度0.4~0.6mCi,分次植入。 推荐意见3: 粒子植入活度选择需综合考虑靶区位置、肿瘤大小、危及器官距离、肿瘤质地等因素。对于体积小、分化差、距危及器官距离近的靶区降低粒子活度;当肿瘤直径≥5cm时,可将较高活度粒子分次植入靶区。(证据级别B,推荐强度1)